聚影传薪,智启新程:2025全国传媒与影视类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第四期)在南宁成功举办



2025年1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承办,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协办的2025全国传媒与影视类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第四期)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齐聚广西民族大学,共同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设计、教材出版、项目申报、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及人工智能应用等议题展开系统研修与深入交流。



点击观看报到现场视频



开班仪式


点击观看开班仪式视频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铭彬研究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幸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赵均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杨学明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仕勇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周丽教授,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何清新教授,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聂卉,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谢卓华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万益杰、副院长王文娟,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李启军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庆林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艺术编辑部主任李水仙编审等嘉宾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研究员主持。



在致辞环节,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铭彬研究员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回顾了研修班的创办历程,并详细阐释了本次课程设置的背景和思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赵均教授指出,出版社将继续与学会一道,共同为全国传媒与影视类专业骨干教师提供研修服务,助力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学人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教材建设与学术出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分别与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为表达对承办方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大力支持的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特别捐赠了100余本专业图书。



秉持“初心不改,再续使命”的理念,研修班特聘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幸教授为名誉班主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研究员为班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艺术编辑部主任李水仙编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教授为副班主任。为确保研修活动高效有序,研修班组建了由15位组长组成的班委会,并推举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视学院院长苏亚平教授为班长,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晓伟教授和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峰副教授为副班长。


在开班仪式的最后,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铭彬研究员,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幸教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杨学明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艺术编辑部主任李水仙编审等共同为研修班授旗。






研修内容



本次研修班经过精心策划,共邀请了12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包含6个主题报告、6个专题报告、3个分享环节和1个现场教学环节。内容涵盖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设计、教材出版、项目申报、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领域。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主题报告、专题报告、经验分享和现场教学,为学员提供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教授作了题为《新技术新环境下戏剧影视教育的信念与使命》的主题报告。他从当前的新技术新环境出发,深入阐明了戏剧影视教育的核心信念与未来使命。



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教授主讲了题为《戏剧与影视专业学位点建设及研究生培养》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全国戏剧与影视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建设的现状,并分析了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与重点方向。



学会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方教授作了《AIGC对影视教育的冲击与思考——基于南艺戏剧与影视学科近二十年发展》的主题报告。他分享了南京艺术学院在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中的经验与创新举措,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影视教育的潜在影响。



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在主题报告《五位一体综合意识下戏剧与影视专业与课程建设》中,强调了学科、专业、课程、教师及教材建设之间的协调关系,并提出了系统统筹的具体路径。



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西安电影学院院长张阿利教授的主题报告《戏剧影视类一流课程建设的路径与实践》,回顾了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一流课程建设的心得与经验。



电影制片人、监制、前腾讯影业副总裁陈洪伟在专题报告《人工智能(AI)赋能影视作品创作》中,结合其十余年的行业经验,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研究员作了《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社科项目申报》的主题报告。他系统讲解了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的流程,并分享了申报书撰写的关键技巧与注意事项。



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浙江传媒学院传媒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中心教授级高工胡一梁的专题报告《人工智能(AI)赋能实验教学》,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影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艺术编辑部主任李水仙编审的专题报告《影视传媒类专业教材规划与数字化建设》,详细介绍了教材建设与出版的规范要求,并指出了需规避的常见问题。



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邱章红的专题报告《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影视作品主角塑造》,通过现场演示展示了预训练语言模型在微短剧剧本创作中的创新应用。



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教授主讲的专题报告《科研写作的几个关键问题》,重点分析了传媒与影视期刊的分类标准,并针对论文写作与投稿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学会数字艺术与动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吕欣教授作了《人工智能在创作、科研与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梳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应用中的实际经验。



此外,研修班还设计了丰富的经验分享、汇报交流及现场教学环节。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晓伟教授、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副教授李溪慧、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杨学明教授、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视学院院长苏亚平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魏晨婕、山西传媒学院《视听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任周怡帆副教授等学员,分享了在学科建设、专业学位点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学术期刊出版及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相关经验,为本次研修班的多维交流注入了更多活力。






结业仪式



1月15日上午,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幸教授,学会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原司长杨杰,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杨学明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周丽副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文娟,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雷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李启军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庆林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艺术编辑部主任李水仙编审等嘉宾出席了研修班结业仪式。



学会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原司长杨杰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盘点了本次研修班的整体情况。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视学院院长苏亚平教授、南宁理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梁素兰、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韩强副教授等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的收获与心得,并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组织安排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会副秘书长刘俊教授以“纵向、横向、经典、新锐”四个关键词,全面总结了本次研修班的特色与亮点。他还公布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结果:共收到179份问卷,整体满意率达97.77%。学员们一致表示,本次研修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干货满满。



结业仪式的最后,与会嘉宾为本次研修班全体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1月15日下午,研修班学员前往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现场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深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