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十四 影视剧创作研究

2024年10月29日,第十七届中国影视学术论坛专题论坛十四“影视剧创作研究”在辽宁大厦六楼第二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学会理事、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丽萍教授主持,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李茂民教授和学会理事、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晓敏教授进行点评。

主持人 学会理事、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丽萍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李茂民教授

点评人 学会理事、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晓敏教授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讲师杨继芳
杨继芳老师的发言主题是《稀释·悖离·道德僭越——国产影视剧反派角色的伦理定位与边界审思》。她从内聚焦感知、伦理定位和伦理省思三方面探讨国产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首先,反派角色的内聚焦感知塑造了特定的伦理情境,影响观众的道德观;其次,反派角色的生存处境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丛林法则,并与世俗伦理产生联系;最后,反派角色的表演尺度和道德底线有所缺失,因此应合理设定边界,以更好地促进大众接受和传播。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林进桃
林进桃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电影叙事与审美风格探赜》,发言以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电影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叙事与审美双重维度的深度解析。首先,她对抗美援朝电影进行历史梳理,将其分为:诞生初期的抗美援朝电影(1956-1979)、改革开放以来的抗美援朝电影(1980-2019)、纪念70周年以来的抗美援朝电影(2020-2024)三个阶段;其次,她从叙事模式的多元化、叙事手法的类型化、英雄塑造的平民化三个方面来分析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电影如何完成叙事风格的突破;最后,她总结出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电影的审美风格创新点在于画面奇观助推主题表达、特色声效引发情感共鸣,以及明星效应增强传播效果。

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晓东
刘晓东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何以景观:新主流电视剧景观生产的实践面向、核心指向与美学朝向》。他从“景观”切入,分析新主流电视剧的特点,这类剧作通过景观的选择和设计,以日常性代替戏剧性,弱化宏大叙事,强调观众共情,形成“有意味的形式”。他还认为,新主流电视剧展示了中国倡导的共同体理念及新时代文明形态。最终,他提出通过多元主体的对话与共在,打破主客体二元对立,实现观众与作品间的互为主体性。

中央民族大学助理教授张韵
张韵老师发言的题目为《建构与重构:电影“中国性”话语演进与理论辨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了“中国性”话语在电影中的演进,中国电影话语体系的构建需结合话语生产与方法论,通过理论辨析,中国电影话语在术语、语义和重构等方面的演进是文化实践的一部分。她指出,电影中的“中国性”旨在将其概念化、理论化,并将其视为一种身份、一种文化以及中国式的现代性。

苏州科技大学讲师艾志杰
艾志杰老师的发言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电视文艺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图景呈现》。他探讨了江苏电视文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通过逻辑演绎、意蕴呈现、传播机制,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图景予以视觉化呈现。他指出,江苏电视文艺通过故事、叙事和文化层面展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及亲仁善邻、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体现时代意蕴。此外,江苏电视文艺在对外传播上需平衡“自塑”与“他塑”、官方与民间以及不同媒介的结合,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四川美术学院讲师石纯
石纯老师的发言主题是《2020—2024年古装电影传奇叙事模式的新样态》。她首先定义了古装电影和传奇叙事模式,并围绕“奇”字展开分析:通过写奇人、记奇事、书奇情、创奇观四个角度,探索“癫狂奇人”的形象塑造、叙事爽点的设置、超越时空的情感极致刻画,以及通过视觉呈现打造影像传奇,最终完成古装电影的传奇叙事。最后,她对古装电影传奇叙事模式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博士生李子佳
李子佳发言主题为《文化记忆重构:现实题材剧工厂空间的影像表达》。她从几个方面分析现实题材剧中的工厂空间:首先,从具象呈现的角度,她认为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像表达应关注时代背景,再现人物命运;其次,她讨论了记忆重构与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认为工厂空间的影像呈现虽然客观,但选择视角的主观性会影响文化记忆的重构;最后,她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探讨新时代的集体记忆和价值引导,认为这不仅涉及对全社会的影响,更关乎对文化创伤的修复和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抵抗。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冯雪
冯雪发言主题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英雄人物塑造的共情效果研究》。她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实证与非实证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通过设备收集观众在观看实验片段时的皮肤电反应数据,冯雪深入探讨青年观众对革命题材电视剧的接受机制。基于这些数据,她分析了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两大维度下的共情效果。她认为,寻找革命英雄与青年之间的共情通道,有助于构建青年独特的话语空间,弥合革命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裂痕,让他们与革命英雄产生情感共鸣,深入体会革命精神,推动革命精神的传承。
李茂民教授指出,此次会议的学术汇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读,超越了表层现象的描述,促进了对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将影视研究与中国现代化价值观相结合,增强了论坛的社会意义。李教授还逐一点评了每位学者的汇报,指出优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王晓敏教授指出,影视研究应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领域问题为导向。中国尚未建立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存在过度借鉴西方理论的问题,应该呼吁从传统文化和跨学科融合中挖掘独特理论,以构建自主的电影话语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通过本次会议的研究分享,可以看出我们在逐步建立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的构建。
供稿: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关于我们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简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英文名称:CHINESE COLLEGIAL ASSOCIATION FOR VISUAL ART,英文缩写:CCAVA。学会现有会员4000人,主体由全国高校专门从事广播与电影电视、动画与数字艺术、网络视听与新媒体等领域教学、科研、创作工作的专家、学者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