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涛:后记 为学会“庆生”是件大事



后记

为学会“庆生”是件大事

张国涛





张国涛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学术平台发展中心主任、《现代出版》执行主编、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一、四十不惑,学会要“庆生”

1983年8月21日,学会的前身——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在北京小西天周边的照相馆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这一天就被学会确定为诞生日。2023年,学会迎来40周岁生日,为“四十不惑”的学会过一个敞亮的生日,成为学会上下贯穿全年的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学会在多个时间节点以各种形式纪念过。1993年暑期,学会在厦门举办第六届年会,其间评审和颁发了优秀学术成果奖(即后来的“学会奖”),起因就是纪念学会成立10周年。但是,那届年会上会长沈嵩生先生、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铸教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到场。

2003年,由于“非典”及其他原因,筹划良久的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没有正常举办,只约请了学会领导在《现代传播》撰文成稿,集结成专题予以刊发,以示纪念。另外,学会在2004年举办第十届年会时,提到了学会成立30周年,但没有作为重点来突出。

2016年前,年会每两年一届,仅逢双年举办,学会成立30周年的活动只能在2012年第十四届年会上进行。这届年会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姚国强副会长带领团队操办。在学会30年庆典开幕式上,原国家广电部副部长刘习良、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等到场祝贺并致辞,病后初愈、手拄拐杖的老会长张凤铸先生也最后一次现场参加学会活动。

2018年第十八届年会期间,学会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相当热烈隆重。在2023年之前,由广州大学操作的2018年会盛况可谓空前,参会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气氛很是热烈融洽。在庆典晚会上,学会第一帧全家福、学会的起源地——敬文讲堂等陆续揭秘,老会长张凤铸先生以视频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更是令人动容。

孔夫子有言,“三十而立”。自2012年来,学会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壮大,这也给“四十不惑”的学会过一个敞亮的生日以十足的底气,同时2021年理事会的全新换届、2021—2022连续两年的线上会议,2023年学会也亟须一场大型线下纪念活动,呈现学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崭新面貌。


二、学会“考古”不能停

给学会过一个体面的生日,前提是要把学会40年的“历史”,尤其是“早期面貌”搞清楚,学会“考古”工作自然必不可少。

2012年,在学会30年庆典时,我们恳请老会长张凤铸教授整理过一个大事记(1983—2012年)。这个版本的大事记把20世纪90年代的事交代得比较清楚,但1990年前的记录仍存在一些语焉不详之处。到了2018年,在时任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李亦中教授,学会资深会员、江苏师范大学寇立光教授指引下,学会确认了1983年第一帧上首批会员的姓名,找到了1983年举办进修班的上课教室——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粗线条构建了学会草创时期的基本面貌。

2018年以来,我在一些场合只要一遇到李亦中教授、寇立光教授,就向他们讨教,因此对学会历史的掌握不断加深。但是关于学会的起源还是心存疑惑,如学会脱胎于“全国高校电影课教师研修班”,那么这个班为什么在1983年举办,背景与目的是什么,谁领导的、谁推动的、哪些人干的活儿,成立之后归谁领导,会长沈嵩生是在哪一届理事会上产生的,副会长又都是谁……这些问题在2023年之前仍然没有清晰的答案。

2023年5月,学会秘书处发起“我与学会共成长”征文活动。在征文来稿中,我发现一个重要而麻烦的问题,就是大家关于学会一些早期事件的描述出现了多个版本,如果一字不改就发出去,必然会产生不少矛盾与误解。况且,学会马上迎来40周年纪念大会,如果连一些基本问题都搞不清楚,那是要闹笑话的。于是,我下定决心,务必要把学会的早期历史搞个明白。

于是,从6月初开始,我只要一有时间,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各种文字资料,如早期的“学会通讯”、各种报刊关于学会活动的报道、一些学术论文提到的学会发展情况,还有学会早期论文集的序跋等。在多种资料的佐证下,学会的早期面貌、学会创立的来龙去脉、学会理事会的沿革历史、学会领导班子的更迭轮换等逐渐清晰起来,当然其间也纠正了不少因年代久远、记忆偏差而出现的史实差错。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考古”的成果我多次向李亦中、寇立光教授进行求证,向还在世的相关当事人进行印证,再请胡智锋教授、丁亚平研究员进行确证。8月中旬,历时两个多月,学会大事记(1983—2012年)终于初步定稿,并赶在8月21日(学会官方成立时间:1983年8月21日)启动首发。

发布的过程也是接受检验的过程。在持续近1个月时间里,发布的“学会大事记”仅有一个理事姓名被会员指正出来存在别字(“王继人”应为“王纪人”)和一张照片(朱玛)被误用外,其他史实与细节均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过去10年尤其是近两个月的考古成果,学会领导和广大会员还是相当认可的。这也算是给学会40岁生日献了一份小小的礼物。


三、“学会”有“精神”

2023年10月21日上午,近800人的学会全家福大合影之后,盛大而隆重的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如期举行,中国高等影视教育学人“四世同堂”,高朋满座,贤长云集,盛况空前。当黄会林、李亦中、孟建、寇立光、陆弘石等1990年前入会的老会员获颁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并接受全体会员致敬时,我与诸多会员一样,泪目了。

学会40周年纪念大会的时间,学会秘书处本来建议的是2023年10月28日。5月初,在第二次会长会及纪念活动筹备会上,学会第三任会长胡智锋教授认为,怀柔比城区要冷一些,建议能提前就提前。我咬了咬牙,决定提前一周——10月21日,虽然这肯定意味着整个国庆节泡汤了,筹备工作还得紧上加紧,但因为提前一周恰是10月21日,这与学会官方成立纪念日——8月21日毕竟重合了一个“21日”,也算是天意。

这届学会40周年纪念活动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提炼概括了学会精神,即“团结共进,守正创新”这8个字。这个想法是在9月14日,我从平潭岛出发去上海的高铁上灵光闪现的。我笃定,人没有精神活不下去,学会没有精神也是走不到今天的,学会一定有一种精神值得提炼。我立刻将这个想法汇报给胡智锋、丁亚平、李亦中等会长,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后,我立即拿出了第一个版本提交会长群进行讨论。9月23日,经过多轮的沟通与多个版本的修改,学会正式决定将“学会精神”确定为“团结共进,守正创新”。据此“团结共进四十载,守正创新向未来”被演绎出来,成为学会40周年的主题口号,并且贯穿纪念大会、颁奖晚会、学会座谈会、学会40年主题展览、学会40年专题画册以及整个年会视觉识别系统之中。其中,学会主题展览、学会专题画册在学会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出现,为了找齐学会的照片,学会秘书处可谓是费尽心机、翻天覆地,其中辛苦不再多言。

举办一届成功的纪念大会和年会,离不开北京电影学院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会领导和学会秘书处的统筹协作,离不开全体会员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学会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同组成的会务组的全情投入,在此一并诚致深深谢意。

成功的年会离不开全面的宣传。年会结束后,学会秘书处又组织力量做了历时1个多月的后续报道,如果从8月21日年会宣传启动算起,年会报道整整历时100天,其间产生了大量有史实价值、有才情有趣味的文字,这也是学会秘书处决定将其汇集成册的重要原因。整理的过程是漫长的,书稿于8月初交付出版社后,张毓强社长、赵均总编辑和李水仙主任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协调编辑力量与各种资源,才保证了本书的如期出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总之,谨以此书献给40周岁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更祝福学会在下一个40年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2024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