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专论|王一川:中国电影评价体系应有中国元素

 点击“CCTV电视剧” 订阅哦

 

 

 
 

特约评论员  王一川

 
 

 

今天上午,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电影评价体系构建论坛”在古都西安隆重举办。

 

与会嘉宾从中国电影产业现实语境出发,围绕“全球视域、人民性与新媒介”的主题,展开对话,为积极、良性、繁荣的电影评论生态献计献策,此论坛的持续开办对建立客观公正权威、覆盖电影创作全过程的电影评价机制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激发观众的影像美感

融汇激活中国“道之文”

构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电影评价体系,既不能只沿西方式现代电影美学的路径走,也不能转头回到中国古代艺术体系去,而是需要寻求这两方面相互汇通。

 

我们应当继续传承现代电影美学传统,这种传统依托夏尔·巴托的“美的艺术”概念体系和德国古典美学以来的美学体系而建立,成为百余年来中国电影学体系构架的基础。

 

这种现代电影学传统以“美”及其影像体系为核心,考虑电影如何激发观众的影像美感,但仅仅这种现代美学体系是不够的。

 

 

 

 

作为中国现代艺术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电影艺术体系需要重新激活中国自己的艺术体系传统,这种传统不是以“美”为核心,而是以“文”和“文心”为核心。

 

强调艺术来自人心对于宇宙间纹理图式及其规律的直觉式把握,属于“道之文”,即天地之道的纹理图式及其规律。

 

 

 

 

2

 

 

以中国式“文心”影像体系为基

推动打造国风视觉奇观

我们应当尝试以中国式“文心”传统同现代“美的艺术”及美感传统实现汇通,作为当前中国电影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

 

按照中国式“文心”传统,电影一方面属于“道之文”,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长安三万里》剧照

另一方面,电影作为“道之文”,又是本于人的“心性”或“心学”的,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同时,按照现代电影美学,电影是现实生活境遇中的杂多影像经过电影艺术家加以“提纯”后的影像体系,它以“美”激活观众的感官、激起他们的影像美感。

 

 

 

 

因此,两方面应当交融起来,即应当以“文心”同美的影像相结合的文心影像构成中国电影评价体系的核心。

 

动画历史片《长安三万里》围绕李白的豪放飘逸和清新俊逸诗风,勾勒出同王维的诗画合一、孟浩然的自然平淡等共同组成的盛唐“文心”。

 

这种盛唐“文心”通过现代动画片样式予以表达,让动画造型模拟出唐代特有的建筑物、场景、服装等造型图景,带给观众以生动逼真的盛唐风视觉奇观。

 

 

 

 

《长安三万里》片段

这样的盛唐“文心”同现代动画造型组合成让当代观众感觉栩栩如生、心潮激荡和百感交集的文心影像体系。

 

 

 

 

3

 

 

 

跨媒介、跨艺术、跨产业融合

焕发观众的“精神力量”

中国电影评价体系还应当考虑电影同其他艺术门类、媒介、文化创意产业等之间共同构成跨媒介关联并且将其纳入。

 

动画历史片《长安三万里》的文心影像体系应当同唐代诗歌之“文心”的当代推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由《长安三万里》推衍而来的现场联欢,以及西安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大唐不夜城”创意产业园旅游等之间,形成跨媒介、跨艺术、跨产业的文旅融合的文化创意体系。

 

仅这个题材就先后出现文学、动画电影、电视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之间的跨门类和跨媒介融合态势,为观众日常生活提供了由视听艺术奇观带来的“精神力量”。

 

 
 

总之,当前构建中国电影评价体系,应当考虑让中国传统“文心”元素同现代电影美学实现交融,让电影同其他艺术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一道进行综合考量,由此形成一个融汇古今中外元素、艺术与文旅综合的立体式和联动式评价体系。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


文章转载自《CCTV电视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者羽
责编/张宗伟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