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讨论 | 邹赞:跨媒介灵韵转移、共同体微观叙事与牧歌美升华——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在创意先行的新文旅时代,文学IP成为文化产业转化的重要路径之一,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借助影视改编,尝试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重新激活文学参与公共生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为文旅深度融合及地域形象建构提供优质文艺资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少年天子》《白鹿原》《人世间》《回响》《繁花》都曾被成功改编成电视剧,文学经典经过跨媒介文本转化,借助视听媒介的传播优势,在文学想象、历史记忆与现实关切之间架起桥梁,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文学原著的意义空间。此外,网络文学改编剧《甄嬛传》《琅琊榜》《步步惊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庆余年》等风靡荧屏,催生出现象级的大众文化景观。2024年,根据新疆作家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的八集同名电视剧,由央视一套黄金档及爱奇艺微尘剧场同步播出,入围第七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豆瓣评分高居华语口碑剧集榜榜首。该剧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创作座谈会指出:“《我的阿勒泰》是新时代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的标志性作品,为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体现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创作的深厚滋养。”还有评论盛赞该剧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堪称承载着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国产剧参与全球竞争的最新一笔”。更多媒体报道聚焦该剧IP的文旅“长尾效应”:“马蜂窝平台上,‘我的阿勒泰同款路线’周搜索热度环比上升了75%,北疆环线的自驾在端午热门自驾线路榜单中夺冠。”可以说,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自亮相伊始就迎来高光时刻,投射出一面既符合当下大众审美偏好又凸显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理想镜像,成为那些深陷“内卷涡轮”中迷惘焦虑一族无限向往的“诗与远方”,为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学IP的创意开发提供了范例。
△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书影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作者:邹赞 单位: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本文系2022年教育部资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代‘文化润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JJDM00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系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