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聚焦 | 协同式、高精度、智屏化: 智媒时代电视内容的创作、传播与接受
文丨刘俊 马慧珍 胡冰
纵观人类传播媒介的变革,科学技术进步成为影响媒介变迁的关键力量,与此同时,满足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性信息需求已经成为影响媒介变迁的内驱力。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补偿性媒介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新产生的媒介都是对过去某一种媒介形态或某一种媒介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人类对于信息传播可能性的探求是新媒介技术的原动力。①显然,在当下的网络媒介时代中,高速便捷的信息交换方式力度空前地重塑着人类的生活,在内容丰富性、场景移动性、社交互动性上弥补了口语媒介、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的力不能及。时下处于初始阶段的智能媒体科技将带来新一轮的媒介变革,智能媒介时代又将补偿网络媒介时代的典型困境。
智能媒体就内涵而言,是指依托高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能够自主感知用户需求,针对特定的时空和场景,动态向用户推送所需信息,从而实现技术驱动、人机协同、智能传播、精准高效的媒体形态;其本质是算法驱动的媒体形态。②时下,智能媒体正处于初步发展期,深入大众生活的技术实践有个性化信息推荐、机器采编新闻、AI虚拟主播、内容输出的自动生成等具体可见样态。根据智能媒体的本质特点可以预见,其未来的发展是技术与人体、虚拟与现实渐进交融的过程,新的信息传播图景正以此为拐点酝酿展开。
媒介变革并不是简单的新媒介对旧媒介的超越、取代,而是一个包含科学技术、人类族群、社会形态等多种要素在内的交融性的动态演化过程。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提出媒介变迁始终遵循“提升、过时、再现、逆转”的规律,③这个过程不是单一媒介的自我调整进化,而是生成于新旧媒介相互影响后的共生状态中。新媒介的每一次变革都会给旧媒介带来新的成长契机,电视也不例外,借力智媒时代的科技赋能是其重新焕发生机、保持可持续影响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智媒时代,电视必将在新科技能量的助力下进化升级,使电视获得重构自身角色的生命力,从传统的视频播放器演变为以智屏化、场景化、精准化、协同化等为主要优势的智能媒介中枢。
电视大屏较之于移动终端的独特优势,在于科技进步带来的电视大屏的“视听奇观刺激+智能生态系统+海量精准内容”。当电视大屏的优势是小屏体验所无法替代时,电视大屏便成为用户的一种“刚需”。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电视的场景化收视特点也是其吸引用户的关键。相对于移动终端,电视在家庭公共空间中更利于群体性、伴随式、交流化、情境化的信息接受方式,同时这种“客厅文化”对于人们来说还带有情感记忆的积淀。因而在电视内容呈现获得智能化赋能后,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会叠加前述的电视本体特点,推动电视重新获取大众的注意力资源。
概括起来,智能时代的演进为电视媒体带来的发展转向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协同式的内容创作、高精度的内容传播、智屏化的内容接受。与此同时,电视在智媒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智能媒体的不断成熟同步进行,因而,较之已经发生和存在的电视内容的智能化转变,其可预见的充满未来感的全新样态更加值得探讨。
01
(一)人机协同内化于电视内容生产
(二)人机协同外化于电视内容呈现
现实直观的技术形态展示
虚拟生成的符号形态呈现
02
(一)内容推抵个性化
(二)需求匹配立体化
03
(一)智屏化观看
(二)智能化反馈
04
结语
(作者刘俊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马慧珍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系教师,胡冰(通讯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学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GA2201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程明、程阳:《论智能媒体的演进逻辑及未来发展—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的视角》,《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 年第9期。
②罗自文、熊庾彤、马娅萌:《智能媒体的概念、特征、发展阶段与未来走向:一种媒介分析的视角》,《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年第S1期。
③Mcluhan, M., and Mcluhan, E., Laws of media: the new scienc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8),p.98-99.
④⑤何苑、张洪忠:《“内容+科技”:智能传播时代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青年记者》2020年第24期。
⑥刘叶子:《新技术赋能:人工智能参与综艺节目创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1期。
⑦彭兰:《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6期。
⑧彭兰:《增强与克制:智媒时代的新生产力》,《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4期。
⑨刘俊:《技术视野下网络视听发展的进路与规律—基于接受与创作的互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