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影视教育年会成功举办

Quarterly work summary


第九届影视教育年会成功举办



2024年5月19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影视教育年会在四川传媒学院举行。本次年会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指导单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与四川传媒学院联合主办,四川传媒学院、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电总局实验室、成都影视硅谷国家级超高清基地承办。此次年会以“应变 适变 创变—AI时代影视教育拓展新境界的思考”为主题,就新文科建设、新学科目录、人工智能背景下,戏剧影视学科发展遭遇新形势、新挑战,深度研讨交流AI时代影视教育拓展的新境界、新思维、新模式,开展了两场主题论坛、三场分论坛和一场特色论坛。


年会开幕式由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导,国家广电总局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应用实验室主任、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科普视听专委会副会长、教育部广播影视与网络视听职教教指委委员王家福教授主持。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西安电影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阿利教授,四川传媒学院理事长张书玉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影视教育专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等多位嘉宾致辞。


王家福教授


张阿利教授


张书玉教授


周星教授


在随后的主题论坛上,发言嘉宾围绕“新与变的时代”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讨论了新技术、新理念对影视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影响。主题论坛(一)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教授主持。


刘军教授


周星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如何应对、识别和创造变化,突出了应对挑战的重要性。他指出,首先要客观面对现实,特别是在影视教育背景下,需要应对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挑战,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影响。其次,他强调了主观上的适应变化和观念认知的调整,特别是在面对世界观念的颠覆时,需要更新对艺术创作的认识。接着,他提到了新学科目录和新文科建设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需要。他还关注了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对影视专业的冲击,呼吁及早应对变化以避免固步自封。最后,周星提出了创变的概念,强调了在应对变化的基础上主动塑造影视教育的未来形象,包括利用人工智能、调整专业设置、拓展教育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周星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二级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项仲平教授谈到ChatGPT4.0等新技术对影视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并提出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背景下,影视教育应该坚守什么、创新什么,并希望通过此次年会,激发业内同仁对未来教学和研究的思考。教授的发言主要围绕着新、变、坚守、创新这四个关键词展开,他认为在新的时代下,影视教育和专业培养需要坚守传统,同时不断创新。他提到了在新技术、新学科、新生代等方面出现的种种变化,以及政策、市场、投资等方面的变化,指出这些都对影视产业和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他强调了教育模式和评价考核的转变,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而需要向更深层次、更创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他也探讨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大学教育模式,主张人与AI机器人的合作和融合,以及对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三类人的设想。


项仲平教授


王家福教授进一步讨论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不同,强调AI+的概念,即AI技术的应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认为,在当前AI时代我们需要适应变化、应对变革、创造变革。尽管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人工智能与人智能是不同的,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工业制造、健康管理、智能识别、影视娱乐等领域都已经受到人工智能的推动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重新构建我们的行业、专业和学科。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赋能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还可以重新定义我们的创作方式和教育模式。在当前AI推动下,我们需要实践、适应,并且不断创新,以应对这个新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跨学科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王家福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山西传媒学院原校长王建国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了人工智能(AI)时代对影视教育的巨大影响,认为学会领导确定的“应变、实变、创变”主题非常超前,契合国际发展趋势。他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AI时代的特征和变化,包括AI对话的响应速度达到320毫秒,模拟情感表达,生成内容质量显著提高,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强调AI在教育和影视行业中的重要性。王建国还提出了六大创新方向: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模式和评价的创新,以应对AI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和机遇。


王建国教授


张阿利教授在他的发言中强调了围绕AI的主题,特别是在创作和教学领域的重要性。他重点介绍了一部由张燕和谭政主编的重要教材《世界电影史》,强调了它对世界电影史的重要性和影响。这部教材立足于对亚洲电影崛起和全球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通过整合史料和人文情怀,重新构建了电影史的认知框架。阿利教授认为,这部书对于中国电影学派的建设和世界电影话语体系的重构都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指出了书中对新世纪以来世界电影发展的重视,并强调了其在史料搜集、历史还原和理论引领方面的贡献。最后,他呼吁大家思考世界的变化和历史的发展,将技术、艺术和产业的变革视为书写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阿利教授


主题论坛(二)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兼影视教育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燕教授主持。


张燕教授


刘军教授在发言中讨论了AI时代的热度和应用。他提到,近期多次参与AI相关讨论,并请来中科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做汇报,强调AI已从弱人工智能发展到强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并已进入多模态时代。AI的生成式技术,如文本生成剧本、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生成,正在改变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虽然AI有其优势,但也存在问题,如审美单一和初期阶段的局限性。刘军教授强调,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电影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将AI技术融入教学和创作。中心将推动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降低对昂贵工具和专业人员的依赖,拓展创作自由度,形成新的创作理念和模式。


刘军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晖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AI时代下影视教育的变与不变。他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影视教育作为教育的特殊部分,注重通过审美形象培养人的情感、思想和能力,具有终身性和寓教于乐的特点。在AI时代,影视教育面临三个主要变化:技术应用、教育模式和教师角色的变化。AI技术已深入影视制作各环节,需要将其纳入教学内容。教育模式向线上和混合式教学转变,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供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体验。教师需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关注学生需求,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尽管AI时代带来了许多变化,影视教育的本质目标和育人理念仍然不变,即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王晖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委会理事、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二级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戏剧与影视教指委主任委员骆平教授在发言中深入探讨了影像空间范畴下中华文明在海外影像中的传播和变异。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如《三体》等在海外改编时经历了文化的重新诠释和变异,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再产、消隐、互鉴和误读的双重脉络。海外影视改编不仅是产业活动,更涉及到艺术性和文化性,为人们提出了新的命题。骆平教授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海外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欧洲洛可可艺术受到中国启发等。她认为中华文明的伦理超越了地域和宗教信仰,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文化传播面临新的挑战和可能性,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与研究。最后,骆平教授呼吁对AI在信息处理中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对跨媒介、跨文化改编的重新认知和研究。


骆平教授


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融媒体专委会会长、高级编辑、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兼融合媒体学院院长冉光泽教授在发言中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年轻老师们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四川传媒学院作为新机制学校的办学思路,概括为“114+”,即立德塑人核心和面向社会需求、遵循学科规范的人才培养目标。冉教授指出,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学校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近期传媒和影视类学生就业市场对AI软件的需求增加,这促使学校加快了AI课程的开设进程。他呼吁在人工智能时代要保持定力,避免被浮华的喧嚣所迷惑。冉教授强调,教育的基本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提出了面对人工智能的三个方面的拥抱策略:提升逻辑能力,掌握AI相关软件,以及掌握与AI对话的技能。同时,他也指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包括专业重设、课程重构和教学设备设施重建等。冉光泽教授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变革,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冉光泽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委会理事、辽宁大学马可-穆勒电影艺术研究院院长庚钟银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关注,并分享了自己对于AI工具和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经历。他回顾了自己在疫情期间加入ChatGPT试验的经历,并提到了对于高校的AI应用进展的关注。庚教授强调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利用AI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的潜力。他还提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新角色定位和互动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调整和重新建立的必要性。庚教授最后表达了对于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的期待,并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庚钟银教授


这些发言共同探讨了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推动下,影视教育和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了创新与坚守并重的重要性。


5月19日下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影视教育年会的三场分论坛和特色论坛同时举办,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AI时代的影视教育”“戏剧影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研讨”“新科技赋能与影视学科发展思考”“世界电影史写作研究与教学探讨”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论坛(一):AI时代的影视教育


分论坛(二):戏剧影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研讨


分论坛(三):新科技赋能与影视学科发展思考


特色论坛:世界电影史写作研究与教学探讨



本次年会紧扣“应变 适变 创变—AI时代影视教育拓展新境界的思考”主题,深入探讨了面对挑战时的理性应变与主动创新。闭幕式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晟姝副教授主持。


任晟姝副教授


周星教授


周星教授在闭幕式中指出,在应对挑战的同时,需要重视创变的重要性。未来学科教育建设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适应新的教育形态和学生需求。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调整专业设置,拓展教育内容,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