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讨论|《六姊妹》:变革时代里“家”的记忆


即便用挑剔的目光来审视,正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六姊妹》仍然是一部让人看过不后悔的作品。
该作品运用家庭伦理剧中司空见惯的元素,讲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亲情故事。
原生家庭解体,代际矛盾,女性成长,年轻人叛逆,这些看似同质化的东西,到了剧中竟变得完全不一样。主创用它们讲出了不同的旨趣、不同的味道。
它刻画的是女性群像,却摒弃了刻板的女性视角,借亲情故事传达出丰富的社会内涵,轻快之中不乏厚重,温情之中带些冷峻。
《六姊妹》既是一部女性情感史,又是一部社会变迁史。
它用淮南何家六姊妹的人生轨迹,勾画出一幅富于动感的时代长卷,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中国社会几十年的发展,也勾勒出不同年代百姓生活和伦理观念的变化,由此辐射向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品的魅力来自一种几乎不加掩饰的真实。创作者没有透过理想化滤镜来看待生活,而是坦诚面对特定环境下的家庭、社会矛盾,直率地揭露了生活的真相。
在情绪表达方面,《六姊妹》显得比较克制。
创作者有意识地采用了一种旁观者视角,叙事风格朴素、自然。
剧中很少有刻意煽情的段落,也尽量避免隐喻与暗示,而往往以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体现出强烈的生活质感。
一部电视剧,能有两三个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六姊妹》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其每一个人物都鲜活、丰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命运感。
老大何家丽一辈子都在付出,即便决定认真为自己活一次,妹妹们在心里的位置仍然比自己重要。
老二何家文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生活却让她饱尝辛酸。
老三何家艺凡事都想拔尖儿,虽然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却始终不肯向命运低头。
老四何家欢是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非常要强,心高气傲。
老五刘小玲是家里唯一跟随母亲姓的孩子,由于出生时险些导致母亲丧命,不受父亲待见,生活多波折,经历多次婚姻。
老六何家喜有一种被宠溺出来的自我中心主义,自私得蛮横无理,又自私得理直气壮。
六姊妹的共同之处在于,她们承受了各自的生活之重,但生活之重也激发出她们身上人性的光芒。
六姊妹这六个角色分别承担了不同的戏剧功能:
何家丽是所有矛盾的焦点,尽管自己麻烦不断,仍要努力去解决别人的麻烦。
何家艺、何家喜是“麻烦制造者”,也是故事戏剧动力的主要来源。
何家文、何家欢、刘小玲的作用是,一方面将戏剧冲突极致化,一方面丰富作品的社会内涵。
整个故事是用一种反套路的方式书写出来的。以往的家庭伦理剧大多以女性的传统美德作为支点,《六姊妹》中,传统美德仍然不可或缺,却不是解决困境的最终答案。创作者没有把任何一个人物摆放在道德的制高点,相反,剧中所有人物都是不完美的。
老太太何文氏来自旧社会,家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意义。
母亲刘美心属于革命话语下长大的一代,家对于她来讲更像是一种义务,对于孩子,她也有些偏心。
何家丽是大家庭的灵魂,她有责任感,有牺牲精神,但她对家庭全心全意地维护,也关系到对个人话语权的维护。
三个女性代表三个时代,每人都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演员的表演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生活哲学。
梅婷(饰演老大何家丽)的表演成熟内敛,可以让人感受到平静外表之下强烈的内心冲突;
邬君梅(饰演母亲刘美心)的表演层次鲜明,善于通过细节传达出微妙的情感;
奚美娟(饰演奶奶何文氏)的表演炉火纯青,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六姊妹》相较于大多数家庭伦理剧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人物身上的不完美,呈现出道德与人性的张力。
更可贵的是,这部作品写出了六姊妹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道德自我完善,也写出了时代进步对于她们超越自我的推动作用。
虽然故事的结局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但她们对家有了新的理解。观众也由此体会到了作品的深层含义:正是亲情的血脉延续,成就了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
评论员 李跃森
作者系原《中国电视》杂志高级编辑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