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平:思绪的花蕾在交汇中漫卷,文明的远景在光影中浮现
在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
第二十四届年会
暨第十七届中国影视学术论坛
开幕式上的致辞

丁亚平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2024年10月26日
尊敬的余淼杰校长,尊敬的田进会长,尊敬的朱文飚局长,
尊敬的高长力司长、智锋老师、孟建老师、尹鸿老师、磊磊老师、竹内亮老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仁们、朋友们:
金秋十月,时光如诗。秋风送爽,佳朋云集。今天我们齐聚在美丽的辽宁大学,隆重举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影视学术论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向莅临本次年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嘉宾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与最诚挚的感谢!在这个充满历史使命的时刻,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影视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刚才,余校长、田会长、朱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重要的指导。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田会长的大力支持,感谢余校长、李校长。同时,也要衷心感谢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的全体同仁,尤其是学会现任班子团队、秘书长及其团队所付出的辛勤努力。更要感谢主办方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以及学会秘书处,是你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确保了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温暖而真诚的交流平台。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十一载的辉煌历程。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动影视教育、影视研究以及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国影视学术论坛”作为中国影视学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已经成为思想碰撞、智慧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年会如智锋会长所说,既是过去四十年的回望,也是新的四十年的开启,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展望。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深化影视教育、影视研究,中国影视必将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大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我们本次年会的主题以“新”为要义,承载着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这里的“时代之新”在于,一方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文化建设始终置于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经过多年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以更加坚定、坚实的步伐走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另一方面,中国影视经过三十年的产业化改革与深化,已经走上了一条稳健的增长之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本土影视在这三十年之间的飞跃发展是令人欣喜而惊叹的:在电影领域,其商业运作与工业生产经验越发成熟,本土电影以多元格局崛起于电影市场并更为广泛地走向世界;在动画领域,以追光动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新老力量继续承袭中国动画学派的方向与精神拓展着民族风格的可能性;在剧集领域,“国产剧出海”“短剧出海”更是成为近些年备受关注的行业话题……影视业的发展已然来到新的历史起点。环顾世界,数字化、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推动着时代的深刻变革,我们看到影视已然成为世界尖端科技的孵化场:AI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是视觉硬件领域研发的物质基础;电子游戏等交互式虚拟环境模拟,也与虚拟影像的生成息息相关。伴随着数智时代的更迭,我们的社交娱乐、观点碰撞、信息传播,都广泛地以影像作为语言。影像媒介对于社会的影响还在扩大,这既是影视研究、创作和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影视进一步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的历史性机遇。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强调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影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故事、促进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在这个重要的背景下,影视的作用不仅是讲述故事,更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影视业需要在“内容之新”上保持探索。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影视业不仅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更应深入思考如何将科技与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影视业的“使命”之新不仅仅体现在内容和技术维度,还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之中。随着影视创作流程日益精细和复杂,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如何通过影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如何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守正创新”,是我们每一位从业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次年会,我们将通过深入的学术讨论、思想碰撞与实践交流,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继续为中国电影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期待各位学者以深邃的学术视野、敏锐的时代洞察,结合中国电影的实际问题,展开前瞻性的思考与讨论;我们期待各位创作者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故事、影像中展现出更多具有启发性的新观点、新感知与新表达。
本届年会,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高长力司长、智锋会长、尹鸿教授、孟建教授、磊磊教授、竹内亮导演等多位国内外影视学界的领导、知名学者和业界顶尖人才,围绕中国影视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影视作品的美学构建、以及媒介发展如何推动现代文明的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主题论坛之外,在三十个专场、专题论坛和座谈研讨中,各位专家学者将通过演讲、交流和分享,带来影视学科的前沿思想和创新成果,相信各位的智慧碰撞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新的启示与灵感。这些思想交流与学术探讨将对中国影视学科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学术交流外,本届年会还将发布《中国电视》“新锐作者计划”和“大广赛”新增赛道等创新举措。这些举措为中国影视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激发了更多年轻创作者的灵感与创造力。同时,辽宁大学东北亚视听艺术创研中心的揭牌仪式,也为探索影视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新路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标志着学术界与产业界在推动影视发展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作为影视学术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双重责任。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中国影视的理论资源,推动中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也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的影视人才,推动中国影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影视产业和文化建设的根基,只有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学术路径,才能为中国影视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最后,再次特别感谢辽宁大学及为此次年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承办方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学会秘书处所有会务组成员。正是你们的努力与奉献,才让我们今天能够在美丽的沈阳聚首,共同见证中国影视学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信在诸位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年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中国影视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中国影视的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思绪的花蕾在交汇中漫卷,文明的远景在光影中浮现。让我们携手并肩,在这条璀璨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用影像的力量传播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最后,预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愿大家在这里收获丰硕的思想成果,开启新的学术征程。
谢谢大家!
关于我们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简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英文名称:CHINESE COLLEGIAL ASSOCIATION FOR VISUAL ART,英文缩写:CCAVA。学会现有会员4000人,主体由全国高校专门从事广播与电影电视、动画与数字艺术、网络视听与新媒体等领域教学、科研、创作工作的专家、学者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