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民族影视高层论坛: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民族影视

5月27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民族影视高层论坛暨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作品展映活动恩施州广播电视台多功能会议室举行开幕仪式。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民族影视”为主题,全国70余所高校、媒体、研究机构的近24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

 

 

 
 
开幕式
 
 

▲湖北民族大学校长顿祖义教授致欢迎辞

 

“肇始于民族地区的湖北民族大学,生于斯,长于斯,始终践行着‘为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形成了民族性与时代性兼具的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为推动民族影视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更好的育新人、兴文化,学校正以‘申博’为抓手,打造适应地区特色、时代特色和学科特色的研究发展方向,努力培育民族影视文化传播重点学科。一直以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致力于以影视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次举办中国民族影视高层论坛暨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作品展映活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繁荣的有益探索,更是推动中国民族影视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相信这样的方式和途径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民族影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因此而投入民族影视的研究,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四川大学二级教授欧阳宏生致辞

 

“民族影视的生产,在共时性维度须处理好文化与工业、艺术与商业的二元关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历时性维度则要处理好历史与今天、传统与现代、扬弃与传承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共同体美学研究,加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视频致辞

 

“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探索,贡献学科建设,组织实施时更加扎实,同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深挖民族影视时代魅力,要跟着时代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在关注大时代、大历史的同时,用有情节、有情感、有温度的方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杨光宗教授致辞

 

“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从1938年正式开办语文教育起,已走过80多年的光辉历程。多年来,学院师生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研究,不断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交融。我们要把用民族影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们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要在立于文化制高点的国家认同的基础上,以更宏阔的视野、更高远的立意,将家国情怀内嵌于时代主题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民族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这才是民族文化影视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像建构的新时代发展路径选择。”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教授线上致辞

 

“近年来,中国民族影视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探讨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一是创作主题更大程度地彰显了时代新风,这也是民族影视在‘中国化’语境下的‘现代性’表征。二是‘现象级’民族影视作品不断涌现。三是基于创作实践,民族影视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正在取得全方位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影视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式’烙印,对历史、现实和未来议题理应能够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思考与‘审美化’的风尚引领,并彰显出‘多元一体’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美学特色。”

 

▲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刘木球主持开幕式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与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贺信

 

▲合影留念

 

主题论坛

 

▲主题论坛由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杰教授主持

 

 

陈昌凤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清华大学智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影视创作

 
 

 

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领域已有广泛应用,涵盖绘画、音乐、诗歌、舞蹈、雕塑、电影等领域,也不断推动数字艺术进入AI美学新时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影视创作将从内容创建、生产和管理等层面得到改进,增强个性化观众体验,提升经营能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对应运而生的伦理问题。

 

 

黄迎新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演讲题目:王昭君影视形象研究——兼论王昭君题材影视剧的价值取向

 
 

 

王昭君是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虚构性于一身的艺术形象。我国自1928年拍摄了第一部黑白电影《王昭君》后,先后创作了不同的王昭君影视形象。这些形象折射出“昭君怨”“昭君辱”“昭君赞”等三种价值取向。今后我们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框架下,创作出更多反映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影视形象。

 

 

李启军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演讲题目: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向度

 
 

 

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表现人类生活,表达故土情思,表现少数民族历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等方面,都拓进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次,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如果今天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整体已然达到的高度作为明天新的起点,那么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了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尤其需要关注两个向度。一是美学向度。顺应时代潮流,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美学”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学”,深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共同体美学”。中国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二是传播向度。广开传播渠道,将“不可见的电影”变成“可见的电影”。

 

 

张芸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深描·深耕: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民族影视创作与研究

 
 

 

新世纪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影视创作呈现出普遍性的“深描”特征:以现代化进程中边疆地区社会变迁作为文化阐释的话语起点,着重表达社会与人的“地方性知识”,并试图对其进行象征与符号的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有必要重构民族影视“深描”的逻辑起点与场域,深耕民族影视研究范式,重建民族影视创作与研究的逻辑理路。

 

 

陈薇

 

 

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文化中国”形象的知识生产与国际传播创新路径

 
 

 

“文化中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一种内在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范畴内对文化共同体的阐释,也是一个相对于经济中国与政治中国的更具包容性与世界性的概念,在国家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适用性、灵活性与世界性。本研究以话语的可理解性为前提,理性对话得以在主体间性与事实理性中展开,文化形象的知识属性得以彰明。从知识生产、知识共享和知识对话三个层面丰盈国家话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理性维度,创新和优化基于知识生产的文化中国形象国际传播路径。

 

 

戴蔚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新文科建设视域下民族影视传播学科建构

 
 

 

民族影视研究呈现多学科视野,体现出多维取向的可能性和多元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我国民族影视传播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历经百年实践发展出多种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并发挥着意识形态传播,社会和文化建构等功能。民族影视传播学科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回应时代需求,是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路径创新之一。

 

致敬·万玛才旦及其电影研究专题

 
 

 

 

赵丽芳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主题:致敬万玛才旦导演及其作品

 

 

万玛导演通过藏地故事所揭示的,其实是当下社会和人们的普遍境遇,讲述的是作为中国人的共有情感,从中我们能够看见彼此。他的电影是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视域下关于发展、变迁与困惑的共有情感的审美表达。也因此,万玛导演极具民族性和艺术风格的电影具有了世界性的流通意义与传播的共有价值。

 

 

朱靖江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发言主题:万玛才旦及“主位”电影的意义

 

 

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主位”电影作者当中,出生于青海的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其处女作《静静的玛尼石》,到故事片《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万玛才旦一直努力坚守其藏族影像创作者的本位,寻找藏文化通过电影语言展现与传播的阐释之道。

 

 

李淼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发言主题:万玛才旦——藏地电影的一面旗帜

 

 

万玛导演的电影改变了过去创作者对藏地的“香格里拉式想象”,用朴实、平易、静观的在地化纪实影像,向观众展现了藏地电影祛魅存真的一面。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藏族艺术家开始创作与写作,从而汇聚成中国电影、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

 

 

东主才让

 

 

青海省海西州融媒体中心藏语部主任、译审

 

 

发言主题:我的贵德老乡万玛才旦

 

 

我的贵德老乡万玛导演对青年导演一直尽心帮助扶持,让有影视梦想的藏族青年奔向各大电影学院学习深造,真正推动了一代电影人的成长。他让藏族电影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和深度,让藏地生活在不同肤色的人群里鲜活、丰满起来,也让中国电影有了更多样、更丰富的民族性。

 

 

张辉刚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发言主题:追忆万玛才旦导演

 

 

万玛才旦认为“电影就是另外一个文学系统,需要把文学作品做一个影像改变,进而就成为了所谓的电影”。作为优秀校友,万玛导演来学校给学生讲座时,鼓励学生创作一些更新的、更不同的、更有创意的电影内容和风格,还多次提到要大量阅读,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写出好的小说,才能出现好的灵感,才能拍出好的电影。

 

 

石嵩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联席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发言主题:万玛才旦——中国电影闪亮的国际名片

 

 

万玛才旦导演的系列影片表现出强烈的纪实主义美学风格,呈现出纪录片式的鲜明写实效果,描绘出真实、生动、多维的藏区景观,成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闪亮名片。万玛才旦导演和他的藏族母语电影,是中国民族题材影片和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电影现象。

 

 

 

五月的恩施繁花似锦

五月的民大明媚葱茏

今天,这里高朋满座

群贤毕至、精英大咖齐聚

共同切磋、荟萃智慧

汇聚学术资源

促进交流合作

为推动民族影视事业发展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