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圆满结业
2023全国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
骨干教师研修班圆满结业
8月6-11日,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担任指导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主办并承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协办的“2023全国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荣氏国际酒店隆重开班,来自全国77所高校的158名学员参加并研修结业。
8月7日上午9:00-9:30举行开班仪式,学会会长丁亚平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陶格图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毓强教授先后致辞。随后,由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智锋教授,名誉班主任、学会名誉副会长李亦中教授向研修班授旗,班长、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王丽萍教授,副班长、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刘强教授,副班长、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院长王锟教授代表班委接旗。开班仪式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研究员主持。
本次研修班课程涵盖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科研、期刊六个板块,课程形式包括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分享报告、分组讨论、现场教学等多种样式。8月7日上午至8月10日上午,12位专家学者和17位学员先后为研修班讲座授课、分享经验。
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在“新环境下中国艺术学科专业发展的态势与趋势”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文化艺术是和科技紧密相关的,许多重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都是源自文化艺术领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求,视听产业、娱乐业、艺术产业大量依靠科技赋能,甚至有时引领着科技的前行。为了响应强国的战略需求,我们需要做文化艺术领域的改革,因此艺术的学科专业自然而然就要与时俱进。
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在“近年来中国电影研究热点问题与重思”的主题报告中指出,面对电影历史的现象,需要以新的历史方法站在更宽的视野中,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去做新的观众,只有这样才能探寻发掘出前人没有看到的历史维度和历史真相。
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教授主讲”当前戏剧与影视学科学位工作现况分析“。他认为,人才培养是每个高校的根本任务,学科建设是服务于立德树人的,因此学科建设也是每个学校的核心工作。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出优秀的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人才,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主讲“‘五位一体’构建中的戏剧与影视一流专业建设”的主题报告。他认为,面对新文科的建设过程中学科和专业的变化,需要辩证的看待,顺应交叉融合的时代潮流,不能忽略现实需求,建立复合性的认知。
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在“新文科建设与学科目录调整背景下戏剧与影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圈层建设思考”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确定了新时代发展新坐标,课程体系建设也应该更新理念、有效落实,专业基础课程转向宽口径、博素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文化圈”,专业核心课程转向兼备理论与实践、厚基础、锻造扎实专业能力的“红海圈”,专业方向课程转向创意前沿、拔尖卓越、富有未来行业全方位竞争力的“蓝海圈”,建构形成新时代新高度的圈层课程体系。
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西安电影学院院长张阿利教授为大家带来“新文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路径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他系统梳理了新文科背景下与课程建设有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并分享了自身参与西北大学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中的心得和经验。
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研究员在“教材意识与教材建设”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教材就是知识生产传播的一种载体,具有稳定性、结构化、目的性的特点,教材建设要既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制,更要体现出老师的知识的再生产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建新研究员在“科研生涯规划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科研生涯的规划需要具备三个视角,首先是国家教育视角,要仔细研究教育强国的建设规划纲要;其次是回归到自身的行业实践,即文化强国建设;第三是作为高校面对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教授在题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的专题报告中,具体地介绍了申报书的写作的问题,鼓励大家要有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的耐心。同时指出课题不是凭空生长的,一定是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持续的坚守或者生根,在这个领域已经拥有比较丰富的积累。
《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谭政研究员为全体学员带来“电影学术期刊的选题与写作”的专题报告。他指出了文章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并提出文章写作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创新点,通过与业界同频共振、与学界同频共振、与刊物同频共振,建构起自己文章的支撑体系。
《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刘俊教授主讲“期刊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关键问题”。他详细介绍了我国学术期刊的级别划分和学术期刊写作与投稿的要求,他指出,要避免过于描述性和常识性的文章,避免总结体和报告体,应该发掘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底层逻辑,以及表面背后的心理社会思辨。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郑月教授主讲专题报告——“专业核心课程的通识教育转化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剪辑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建设成果探析”。她详细地介绍了课程背后的体系建设、团队成员、服务需求和现有成果等建设经验,并分享了学生的结课作业和优秀的培养案例。
此外,课程中还设计了6个分享环节和1个汇报交流活动。首先,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芸教授分享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戏剧与影视学科专业建设”,中国传媒大学市场中心副主任赖红林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优质图书及教学服务平台”;在国家、省级一流专业申报与建设经验分享环节,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刘强教授、湖南女子学院文学院院长刘琼教授、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姜滨教授做分享;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学项目申报经验分享环节,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苏也菲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学院殷福军副教授分别做分享;在编辑视野中的学术期刊与论文写作经验分享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平台发展中心主任张国涛研究员、山西传媒学院《视听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任周怡帆副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研究》编辑部编辑魏晓凡做分享;在国家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经验分享环节,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赵丽瑾教授,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宋法刚教授,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国家虚拟仿真课程负责人刘一儒副教授,洛阳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国家级实践类课程负责人李姗姗副教授,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思维教研室主任、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韩辉先后做分享。在汇报交流环节,南宁理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组长梁素兰、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李伯冉副教授交流了研修学习的收获与心得,他们对研修班的宗旨定位、课程内容、师资队伍、组织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研修班能够持续举办下去,为学会年轻会员与高校青年老师创造更多研修提升的机会。
8月10日上午,全部课程结束后,研修班举行了结业仪式。学会名誉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李亦中教授致辞,并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赵均研究员、副总编辑宣宝剑高级编辑,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芸教授,以及郑月教授、张国涛研究员、刘俊教授等一起,代表主办方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学员们上台领取证书并合影留念。
结业仪式上,主持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涛研究员公布了关于本次研修班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结果,调研共收取问卷135份,满意率达到98.52%,学员们表示课程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8月10日下午,研修班部分学员前往内蒙古博物院、昭君博物院、乌兰夫纪念馆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现场教学。
研修班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电影局郝晨阳副处长欣闻研修班在呼和浩特举办,特地前来研修班现场对学员们进行慰问,并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了电影观影活动。